移動互聯網:一個真正的開啟時刻
來源:
發布時間:2011/8/23
瀏覽次數:414
-
如果要為移動互聯網產業真正的起點定一個時間,我愿將它定格在2011年8月15日,谷歌宣布收購摩托羅拉的日子。這一天對于很多業內公司的影響可能是股價、業務,還有合作伙伴戰略、專利糾紛等一籮筐細節,但是之于行業,它無疑真正拉開了全球移動互聯網產業的序幕。
這不是一個新詞語,移動互聯網,意味著以移動終端為中心拓展所有的網絡應用。它們都并非從天而降,移動終端一度被人們稱為手機,這些應用有的從原有的互聯網移植而來,有很多其實已經是互聯網上找不到的應用。
移動互聯網產業對于三個行業意味著洪水猛獸般的沖擊。這三個行業在移動互聯網產業的黎明前單獨行走,它們分別是通信業、PC業(包括軟件和硬件)和互聯網產業。走到新的產業面前,它們會用一種全新的方式和不可思議的邏輯來重塑這個世界。GM收購就是最好的詮釋。
2001年,我第一次在一臺臺式機上用了一次Google搜索,那種神奇而美妙的感覺是,世界一下子打開了另一扇窗戶;同樣的感覺是2011年以后,我和身邊的人,習慣于在碎片時間用智能手機不停刷微博,當不停地有人@你的時候,你需要通過刷新來跟他人進行實時交流,這時候的世界就在這一塊3.5英寸的屏幕上,顯得五彩繽紛。
十年前后用戶使用習慣的變遷,看到產業變遷的潮流。
2011年8月15日這一天,一個從互聯網搜索領域迅速擴張的13歲公司收購了一個在通信領域奮斗了83年的公司,似乎不費吹灰之力。
GM收購讓我們看到了商業世界更替的殘酷性。即使在原有領域中做得再大,如果沒有創新血液,自身沒有新收入和新模式,一旦別人擁有了,你就會死得很慘。毋庸置疑的一點是,如果你不創新,別人一定會創新。
很多公司看到了移動互聯網產業,我聽到太多公司(它們當然都處于文中上述的三個領域內)喜歡說的話是,要把原有領域的優勢移植到新的產業中去。這當然是美好的愿望,但商業世界不管你先來后到。
誰會在移動互聯網世界里干得不錯?這問題問得太大了。
首先仍然是運營商和通訊設備商的巨大市場。移動互聯網世界催生出的巨大需求讓全世界的網絡都在不斷更新中,更寬的帶寬、更快的速率、更小的基站都需要建設。這中間,誰能及時準確地把握網絡建設的技術方向、擁有技術優勢和網路運營經驗,就可以勝出。通信設備商已經在2G到3G的更迭中重新排了座次,而設備商在終端和服務上的努力則已經跨越原有業務范疇,但這種跨越尚未有巨頭產生,也尚未有更新的模式。
再看PC業的日薄西山。先不說PC電腦之父、IBM首席工程師馬克·迪恩預言的“PC電腦將會步真空管和打字機的后塵,逐漸走向消亡”是否會成真,目前的現狀是,傳統PC巨頭惠普、戴爾、聯想無不在移動互聯網轉型方面做著痛苦的嘗試。它們沒有能夠提供創新產品,它們的跟隨戰略都顯得不那么利索。無論在垂直收購還是在智能終端的節奏上,它們只是戰勝了自己,尚未說服市場為它們埋單。
移動終端業成為了橫跨通信業和PC業的制造行業,到目前為止,只出現了上下五年難以超越的王者,無疑這就是蘋果,領軍者難以撼動,但前幾名的座次仍然在激烈爭奪中。這一行業最近數年的發展都會像坐電梯一樣上上下下難以捉摸。
谷歌的出現是行業中的異類。當其他互聯網公司還只是將PC應用移植到移動互聯網中時,谷歌在從科技神童魯賓(Andy Rubin)手中買下只有22個月的初創企業安卓,以約5000萬美元(此價格谷歌并未披露,為業內估計)的代價開啟了另外一片天空。
誰能預料到其源代碼開放的手機操作系統能有這么快的發展速度?開放源代碼的PC操作系統一直都存在,但是PC操作系統仍然是微軟一手遮天。所以當成功要來的時候,不一定有道理可言。
這時候中國互聯網公司都在做什么?
百度一如既往、絞盡腦汁地擴大市場規模和營業收入,他們似乎總覺得自己的財報不夠漂亮,即使在壟斷了中國搜索市場之后,百度的鳳巢系統再次讓全國人民失望了。移動互聯網表現?那只是一份60分的成績單。讓用戶可以在應用程序商店里找到它的客戶端,不就是移動互聯網應用嗎?
騰訊一如既往、絞盡腦汁地成為每一個分類市場的霸主,它無所不能無孔不入。經歷了“狗日的騰訊”報道和3Q大戰事件后,騰訊開始反思和開放,四處撒錢,2011年騰訊四處撒錢收購的行為才有點互聯網老大的風范,谷歌2010年的收購次數是48起,2011年將超過50起。
與這些巨頭相比,我更喜歡那些小而創新的公司。創造《憤怒的小鳥》的ROVIO公司,今年3月其融資時市值僅為2億多美元,而目前其市場估值已經超過12億美元。更不用提標桿性的Facebook和Twitter。這些社交網絡應用的創富歷程無疑預示著移動互聯網產業的光明前景。
當當、優酷、360們,今年這一輪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能否奠定未來數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格局,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未來的焦點必定是移動互聯網。